小时候受的某些委屈,直到长大成人也依然无法忘记。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就像长在身体里的血肉一般无法剔除,并且深刻久远。
现代社会中,有多少人还在受着“原生家庭”的苦,用尽一切力气想要治愈自己。就算我们曾经憎恨鄙夷,但是最后都会不知不觉地继承。
那原生家庭的我们如何摆脱家庭的伤害呢?
我们这一生,唯一不能摆脱的,是原生家庭。
我们从一个原生家庭里长大,又将组建另一个原生家庭。
小时候,我们曾经憎恨父母的某些方式;长大后,我们却在自己身上找到他们的影子。
那些原生家庭曾经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又以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在新的原生家庭里延续。
于是,当我们谈起原生家庭,总带有一些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但其实,不是没有方法,只是我们还没找到方法。
当《大小谎言》第二季以豆瓣9.0的高分正式落幕,留给观众无尽遐想时,鲜少有人曾想过,这个女性视角的电视剧,竟也将原生家庭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一部横扫5项艾美奖、4项金球奖的美剧,早在第二季推出之前,就备受关注。
有人说,这是一部讲述五个女人之间情谊的故事,这五个女人,都有自己的孩子。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她们分别是:
家庭主妇玛德琳和大女儿艾比还有小女儿克洛伊;
单亲妈妈简和儿子齐格;
大美人妈妈瑟莱斯特和双胞胎儿子;
事业女强人蕾娜塔和女儿艾玛贝拉;
混血美人邦尼和女儿斯凯。
既然叫《大小谎言》,那势必充斥着各种大小谎言。因为一场关乎命案的谎言,五个女人紧紧地联结一起。
但是,在这一场关于女人的撕扯、交锋和联手中,暗藏一条没有被明说的线。这一条线,牵扯出一场关于原生家庭的原罪、救赎,当然也有美好。
这正是这部剧的神奇之处。
一场校园暴力
如果你的孩子,陷入了一场校园暴力事件中,你会如何面对?
这个故事,就是以一场校园暴力开始的。
他叫齐格,一个单亲孩子,刚刚跟随母亲,搬到这个海边小镇。这是一个在路上看到陌生人遇到麻烦,会想着要去帮忙的男孩。但在开学的第一天,他就遭遇了“麻烦”。
第一天放学,所有的家长都在校门口准备接孩子。他的同班同学艾玛贝拉被发现脖子上有掐痕。
她的母亲气到咬牙切齿,不停地询问孩子,想要找出“真凶”。这时候,艾玛贝拉的手指,缓缓地指向了齐格。
齐格很诧异,他摇摇头,否认自己打人。但在这个没有物证的事件里,人证就显得最为重要。不管他是不是施暴者,他都会因此被认为是一个施暴者。
从那以后,他便顶着“霸凌者”的帽子,生活在这一所学校里。
家长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玩。老师把他当作了特别关注对象。甚至,还有人发起请愿,要求学校让他退学。
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当得知孩子遭遇这种情况时,你或许会絮絮叨叨地责怪孩子,逼迫孩子认错;你或许干脆给孩子转学,让他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但齐格的母亲——简,没有那么做。
她让孩子放下顾虑,诚实回答。孩子坚定地回答“没有打人”,那一刻她相信孩子是无辜的。
后来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之后,她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咨询师明确地告诉她,齐格是一个非常开朗的男孩,不会攻击人。
母亲的相信,给了齐格巨大的力量。他从一开始的抗拒,到逐渐融入到这个集体,甚至和诬陷他是打人者的艾玛贝拉成为了好朋友。
因为父亲角色的缺失,母亲尝试让齐格接触棒球。这会让他明白,男人之间应该有的竞争和合作。
在孩子假装生病,不想去学校的时候,她没有因此生气,而是和孩子谈心。
她简直是母亲的模范。
后来证实,打人者不是齐格,而是另有其人。
真正打了人的男孩是麦克斯,瑟莱斯特双胞胎儿子当中的一个。
这的确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在外人看来,他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父母恩爱,母亲全职带娃,父亲只要有空就陪孩子玩耍。
这样一个家庭里,怎么会有养育出会掐同学脖子,咬伤同学后背的男孩?
在母亲的劝说下,麦克斯坦诚了自己的行为。
而被打的艾玛贝拉,之所以不敢说出真相,是因为麦克斯威胁她。
她害怕同学的威胁,更害怕她的母亲。与这个小镇上其他母亲不同的是,艾玛贝尔的母亲是一个在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因此,她显得格外强势而不留情面。
这种强势,也体现在一个家庭里。对着丈夫趾高气昂,对着女儿拷问连连,这使得女儿无论遭遇多大的痛苦,都不敢对她说。
一场校园暴力,牵扯了三个不同的孩子,三个不同的原生家庭。
一个是阳光开朗、乐于助人的齐格,一个是生活在看似幸福,实则暗流涌动的麦克斯。一个是胆小敏感、渴求安全的艾玛贝拉。
不同的原生家庭,让他们在校园暴力事件中,遭遇各异。
孩子的样子,就是父母的样子
为什么一个生活在“幸福家庭”的男孩,会出手打人,甚至还施加威胁?
因为,在这个看似幸福的背后,充斥着一个定时炸弹——家庭暴力。
表面上,马斯克的父亲——佩里,是一个特别爱妻子、爱孩子的父亲。
但是,在孩子看不见的时候,他是一个暴打妻子的丈夫。只要妻子有一丁点儿事没有告诉他,他便会一拳朝着妻子的身体挥去。
这个美丽优雅的妻子,身上早已伤痕累累。
夫妻俩都以为,他们之间的暴力,不会被孩子看见。他们不知道,孩子把这一切看得一清二楚,甚至还将其模仿在同学身上。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麦克斯会殴打同学,甚至还施加威胁。
因为,孩子的样子,就是父母的样子。
如果继续追溯佩里的暴力,那就得扯出佩里的母亲,第二季新加盟的奶奶——玛丽。从小,佩里就生活在母亲玛丽的肉体虐待和精神虐待中。
本来,佩里还有一个哥哥。在佩里五岁那年,母亲在开车的时候,因对着在后座打闹的兄弟俩发脾气,结果导致车祸,哥哥当场死亡。
在一个孩子去世之后,这位母亲的反应不是愧疚和痛苦,而是对幸存的儿子佩里,又打又骂,责怪佩里害得她开车分神。
在后来的成长里,佩里更是遭受了无尽的虐待。
长大后,儿时的这些虐待终究“成就”了一个施暴狂丈夫,甚至成为一个强暴者。
尽管他数次求助心理咨询师,但一回到家,他又变成了一个对妻子拳打脚踢的家暴男。
这就是一个原生家庭的可怕之处。
还记得《都挺好》中,姚晨扮演的苏明玉吗?小时候,她最讨厌的是自己的母亲。而在母亲去世之后,她的身上,却隐隐约约有着母亲当年的影子。
你渐渐地,成为了那个当年令你痛苦的人。
反过来说,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你就成为什么样子。
当你对孩子施以虐待,他会施以虐待;
当你对孩子施以压迫,他会施以焦虑;
当你对孩子施以温和,他也会施以温和。
“推倒”父母,才能重建自己
后来,在一场纠缠打斗中,施暴狂佩里,被推倒致死。
推倒佩里的,是剧中另一个举足轻重的女主角——邦尼。
第二季,就围绕这一场命案展开的。因为亲手将佩里推倒致死,又因为现场的五个女人集体用谎言掩饰她的行迹,邦尼神情变得恍惚起来。
她反复在想,自己当时为什么要跑过去,一把推倒佩里。最后,她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她想推倒的不是佩里,而是自己的“母亲”。
从小,邦尼就在母亲的严厉管控中长大。稍不留神,就要遭受母亲的棍棒交加。常年遭受暴虐的邦尼,在推倒佩里的那一刻,真正想推倒的,是母亲。
也许,只有推倒母亲,她才能重建自己。
而麦克斯他们,则需要“推倒”父亲。
麦克斯目睹了父亲的暴力行径,甚至也“遗传”了父亲的暴力。以至于在后来,当麦克斯的同父异母兄弟齐格遭受校园暴力之后,他伙同自己的双胞胎兄弟一起,暴打同学,因此被停课反省。
这一切,当然也让她的母亲感到担忧。
但他们的母亲,没有过多的责备,更不会像他们的奶奶玛丽一样,对孩子施以虐待。她相信孩子的力量,也给以孩子足够的安全、时间和爱。
邦尼的母亲,因为中风而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这时的邦尼,才真正向她母亲吐露心声,控诉她这么多年来的暴虐。
在《原生家庭》这本书中,作者将这种行为称之为“对峙”。
对峙,是通往独立自主道路上,最为激动人心的阶段。
不论对峙期间或之后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你有勇气付诸行动,就是胜利者。
佩里的这一生,都没有机会和母亲玛丽好好来一场“对峙”。
于是,佩里死去的往后日子里,玛丽都不会承认儿子的暴力和虐待,更不会承认自己因为暴虐带来的影响。
我们每一个人,都从原生家庭中走来,又或走进新生家庭。
原生家庭,也许曾带给我们伤痛、遗憾,但我们一定有方法解脱、和解。
尽管佩里从他的母亲那儿“遗传”了暴力,他的儿子麦克斯又从他那儿延续着这种“遗传”。但是,他的妻子——麦克斯的母亲,却让这个“暴力”的遗传因子,就此终结。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原生家庭,但可以改变原生家庭对自己和下一代的影响。
既然原生家庭就像基因一样,一代又一代地“遗传”下去,那我们便可以从基因上改变原生家庭的遗传,让好的行为习惯得以遗传,让坏的行为习惯就此终止。
上一篇:深圳侦探进行调查取证的原则
下一篇:深圳私家调查男人婚外情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