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侦探
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如何养成有教养的孩子

本文来源:深圳七星侦探社
发布时间:2021-08-06
浏览次数: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影响着孩子的早期教养及其养成。那么,何为好教养,有教养的孩子应该怎样养成呢?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父母已经陷入教育内卷的严重焦虑之中,对如何教养认识不清。

  首先,要明确教养的目标。教养,一般指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文化和品德这两个要素都不可或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很容易简单地将文化知识的学习或考试分数等同于文化修养甚至“教养”的全部。

  文化修养不仅包括文化知识学习,更包含看待问题的眼光,批判、反思能力,等等,蕴含世界观、方法论等人格气质。只认考试分数却不进行文化修养全面提升的孩子,极易成长为死读书、狂傲而偏狭的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修身养德”向来备受推崇,“修身”和“养德”是完全统一的。所以,好的教养必然蕴含由内而外的道德修养,而非只是对道德规范的形式化追求。一些父母将品德误解为可以像知识记诵一样轻易掌握,会导致孩子有表面上的礼貌,实际上却未必拥有由内而外的品德修养。

  简而言之,培养有知识、讲礼貌,有文化修养且有品德修养的真正“有教养”的人,才是儿童教养养成的关键和目标。

  其次,要审视自己的“教养”方式。真正的教养来自同理心,因为拥有同理心,才能够换位思考,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然而很多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品,习惯性地将自己所持有的价值观念、行为举止强行印刻在孩子身上,其结果必然是让孩子简单复制父辈的人生而难以远行。

  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孩子刚刚入学时,常常拿在家庭中习得的一套为人处世原则来与同学们交往、相处。当不同原则发生冲突时,他经常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在家就是这样的!”

  这种情形下,有教养的孩子会敏锐地意识到不同家庭之间、家校之间的区别,进行换位思考,所以能够及早地融入集体生活。相反,那些固执己见的孩子身上就很难见到这类品质,也常常会被人说“没有教养”。

  人们常说孩子和父母相似,“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一方面说明家庭教育在儿童教养形成过程中的奠基性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提醒父母:有必要时常审视自己的教养方式,多用双向互动,也就是开放、商量、沟通的方式与孩子交往,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最后,要明晰教养的本质。教养养成的本质是对于儿童的关怀。无论是对于个体文化修养还是品德修养的强调,好的教养一定都是为了使孩子能够适应更广阔的外部世界,拥有更和谐的人际互动关系,进而创造更幸福的人生。

  与此同时,关怀本身也是教养的标志,好的家庭教育应当令孩子“如沐春风”。诚如当代关怀教育理论代表人物诺丁斯所言:关怀应始于家庭,父母和孩子都应当处于关怀关系之中。

  父母可以通过以身作则实施关怀的榜样作用、真诚而不带功利目的地与儿童对话、提供传递与感受关怀的实践活动机会、对关怀行为进行确认与鼓励等方式来与孩子建立关怀关系,帮助孩子养成好的教养。

  “苟不教,性乃迁”,教养形成的关键不在“教”或者“不教”,而在于如何“教”。

  在内卷化日益严重的今天,父母需要放下焦虑,重新认识到全面的教养、适合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只有真正得法地关怀孩子,才能有效帮助孩子,使之养成能够受益终身的教养。

上一篇:什么是家庭软暴力?家庭软暴力的具体表现

下一篇:深圳市私家侦探谈诉讼离婚取证